王悦音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
今年年初,“蛟龙”号在青岛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完成关键部件升级,其中,升级后的推进器实现国产化,将“蛟龙号”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2.5海里提升到3海里以上。这些了不起的中国创造正在将人类探索海洋的边界推向“更远、更深”。
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全面开展深海探测以来,在深海调查技术领域经历了从引进、改进到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发展阶段,形成以“蛟龙号”“奋斗者”号等载人潜水器、“梦想号”大洋钻探船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装备,逐步实现从“追赶者”向“造梦者”的转型。这些科研成果的不断累积,正在不断重塑“中国创造”的核心竞争力。
在青岛这座海洋名城,“关心海洋、认识海洋、经略海洋”是永恒的追求。依托“4+4+2”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布局,青岛正加速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。
位于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,被形象地称为深海技术装备“4S店”,这里除了是“蛟龙号”载人潜水器日常维修保养的基地,还拥有潜龙系列AUV(自主式水下航行器)、海龙系列ROV(无人遥控潜水器)等“硬核”深海装备。此外,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4500米级“发现”号ROV、崂山实验室万米级“海燕”滑翔机等装备,也代表着青岛在深海观探测装备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。
这些成就绝非“孤军奋战”,青岛正围绕深海配套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条:
在产学研协同发展领域,哈工大青岛基地攻坚深海矿产开发,山东科技大学专注深海探测传感器研制;中国海洋大学何波团队深耕AUV领域;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刘世萱团队在传感器、浮标等核心装置上成果丰硕。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是全国排名第一的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……
在科技企业集群式发展领域,蔚海明祥、海山海洋、森科特等重点企业研发的水下设备让进入深海“畅行无阻”;海研电子、青岛国数、经海仪器、青岛泰戈菲斯、道莅智远等重点企业的实现传感器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,让“探海”更加灵敏……
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细分赛道上,青岛相关高新科技企业专利申请量位于全国首位;蔚蓝生物在酶制剂领域堪称引领;博益特的壳聚糖产品“术益纱”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……
青岛挺进“深蓝”的众多研发成果,是万千中国创造的缩影。这些“国之重器”的每次下潜,已不单是技术的远征,更代表着中国创造从“跟跑”转向“领跑”的坚实脚步。
配资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